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成果展示 -> 正文

    项目进展 |2023年清华大学-鄂尔多斯实验室项目验收工作圆满完成

    作者: 发布时间: 2024-06-09 浏览次数:

           2024年6月7日,清华大学-鄂尔多斯实验室项目验收会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清华大学召开,专家组由鄂尔多斯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何鸣元院士,肖丰收教授、吴珍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孙晓明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解强教授)、华电电科院(汤效平 教授级高工)、清华大学(韩明汉教授,向兰教授)及鄂尔多斯实验室(白丁荣教授、洪明子教授,程雪松主管)等单位的11位专家构成,由鄂尔多斯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何鸣元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鄂尔多斯实验室执行副主任骞伟中介绍了清华大学与鄂尔多斯市政府签订的煤化工及新能源化工战略合作协议的主要内容,以及为执行战略合作协议所形成的合同、项目与课题设置,介绍了项目与课题验收规则;10个课题的负责人依次向专家组汇报了工作成果与总结;崔超婕助理研究员代表集体汇报了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及人员培训情况,以及项目执行对于鄂尔多斯实验室建设各方面的支撑作用。

    上述项目执行取得如下四方面成果:

    一、项目符合国家、行业及鄂尔多斯市发展需求。有4个课题已经在与企业合作,进行千吨级侧线到万吨级工业中试,有2个课题具备了中试放大基础及与大型央企达成继续合作意向。

    二、有一批研究结合了工业实际应用的苛刻条件考虑,加速了技术实用化进程。比如,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课题中,针对高转化率下的强放热反应过程,着重研究了多功能催化剂在飞温后的活性恢复机制。考虑了鄂尔多斯极寒冷条件下的锂电池及装备(无人机)的冷启动问题。烯烃氢甲酰化从转化率与产品收率角度,考虑了千吨级与万吨级两个尺度的反应器设计问题。

    三、一大批青年学者在项目攻关中得到了锻炼与成长。其中,张晨曦副研究员在落实“CO2制备绿色航煤”产业化过程中,有效组织了技术全流程攻关与行业标准对接进程。陈晓副研究员主持了球差校正电镜的微观基础研究,为多个新能源转化过程中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最直接的结构认识,促进了技术研发进程。刘凯副教授的“极低温锂离子电池技术”成果被《科技日报》报道。崔超婕助理研究员的“基于先进碳材料的电池型电容技术”中的部分成果,代表鄂尔多斯实验室获得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鄂尔多斯赛区选拔赛“主体赛先进制造赛道”第一名。唐军旺教授团队的博士后搭建了世界上唯一的多功能光热催化结合原位催化表征与反应平台,光热催化协同作用显著降低了合成氨的苛刻温度与压力条件。

    四、以专利、论文与面向第三方的技术开发合同等形式,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共享与收益共享机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家组认为,项目不仅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而且与鄂尔多斯市的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以尖端基础研究促进重大工程与工艺创新的范式,在国内诸多新型研发机构中不多见,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极短的研发时间内产出了许多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体现了科研团队的实力与投入。专家组建议,对一批重大的项目要形成3-5年的工作规划机制,持续投入,力争早日取得突破。

    清华大学化工系系主任、王铁峰教授发言表示,清华大学与鄂尔多斯实验室的合作,是校地高效合作的典范。鄂尔多斯市政府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与产业转型,化工系团队利用自己的技术为鄂尔多斯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做支撑,双方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合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最后,清华大学化工系长聘教授、鄂尔多斯实验室主任魏飞总结讲话,感谢专家组对团队工作的肯定与宝贵的建议。鄂尔多斯实验室会将专家组的建议充分结合到科技攻关与科研管理模式中,为好的项目创造中试与放大条件,力争取得更大成绩。